腫瘤科
腫瘤科成立于1994年,為山東大學腫瘤學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國家臨床藥物試驗基地;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放射腫瘤專業基地;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專業;中美腫瘤免疫治療國際合作研究中心;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腫瘤研究合作基地;濟南市創新團隊;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泉城產業領軍人才支持計劃創新團隊;院士工作站;濟南市癌癥整合中心;濟南市抗癌協會掛靠單位。
在腫瘤科學術帶頭人、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孫玉萍教授的帶領下,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秉承科室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發揚團結實干、勇于創新、不斷進取的精神,醫療技術水平得到不斷提高,診療技術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目前腫瘤科已經形成包括腫瘤內科專業、放療專業、微創診治專業及腫瘤基礎研究實驗室的腫瘤綜合診療團隊。建立了完整的惡性腫瘤規范化、個體化綜合診療體系;結合組織病理診斷及基因檢測技術,依托多學科病例討論制度(MDT),為患者制定全程、科學、精準的專業治療策略。目前我科擁有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高性能Electa Synergy直線加速器,可以完成影像引導(IGRT)下的容積旋轉調強放射治療(VMAT)。腫瘤微創專業組近年開展了CT、超聲等影像引導下的各種腫瘤穿刺活檢技術、放射粒子植入、射頻消融、腫瘤動脈靶向灌注及栓塞、腫瘤合并癥等微創介入治療,顯著改善了患者的總生存和生存質量。我科近年來還開展的腫瘤熱療技術,亦是重要的腫瘤輔助治療方法之一,臨床應用無毒、安全,也稱為綠色治療。
腫瘤科作為腫瘤新藥國家臨床藥物試驗基地,每年開展新藥臨床研究30余項,為常見、罕見和難治性腫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新藥治療和潛在生存獲益的機會,每年來自全國各地參加臨床研究的患者達500人左右。
腫瘤科目前擁有2個病區,200張床位(包括日間床位),年出院病人近8000人次。全科醫師共34人,技師4人,放射物理師3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10人,碩士學位21人;擁有正高職稱6人,副高11人。所有醫師均接受過嚴格、系統的腫瘤科專業訓練,10人曾到瑞典、德國、美國、日本等國際頂尖腫瘤研究機構學習進修半年以上。
腫瘤科堅持以科研促臨床,十二五以來申請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2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總計科研經費3000余萬元;獲省廳級各類獎10余項;申請國家級專利2項;SCI論文53篇,EI收錄23篇,核心期刊57篇。
在腫瘤科學術帶頭人、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孫玉萍教授的帶領下,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秉承科室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發揚團結實干、勇于創新、不斷進取的精神,醫療技術水平得到不斷提高,診療技術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目前腫瘤科已經形成包括腫瘤內科專業、放療專業、微創診治專業及腫瘤基礎研究實驗室的腫瘤綜合診療團隊。建立了完整的惡性腫瘤規范化、個體化綜合診療體系;結合組織病理診斷及基因檢測技術,依托多學科病例討論制度(MDT),為患者制定全程、科學、精準的專業治療策略。目前我科擁有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高性能Electa Synergy直線加速器,可以完成影像引導(IGRT)下的容積旋轉調強放射治療(VMAT)。腫瘤微創專業組近年開展了CT、超聲等影像引導下的各種腫瘤穿刺活檢技術、放射粒子植入、射頻消融、腫瘤動脈靶向灌注及栓塞、腫瘤合并癥等微創介入治療,顯著改善了患者的總生存和生存質量。我科近年來還開展的腫瘤熱療技術,亦是重要的腫瘤輔助治療方法之一,臨床應用無毒、安全,也稱為綠色治療。
腫瘤科作為腫瘤新藥國家臨床藥物試驗基地,每年開展新藥臨床研究30余項,為常見、罕見和難治性腫瘤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新藥治療和潛在生存獲益的機會,每年來自全國各地參加臨床研究的患者達500人左右。
腫瘤科目前擁有2個病區,200張床位(包括日間床位),年出院病人近8000人次。全科醫師共34人,技師4人,放射物理師3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10人,碩士學位21人;擁有正高職稱6人,副高11人。所有醫師均接受過嚴格、系統的腫瘤科專業訓練,10人曾到瑞典、德國、美國、日本等國際頂尖腫瘤研究機構學習進修半年以上。
腫瘤科堅持以科研促臨床,十二五以來申請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2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總計科研經費3000余萬元;獲省廳級各類獎10余項;申請國家級專利2項;SCI論文53篇,EI收錄23篇,核心期刊57篇。